人类起源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恒人也。
—— 《风俗通》·东汉

  虽说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5亿年前、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有机体诞生于38亿年前,但狭义历史是对人类这个动物种群的活动记录,所以关于人类起源的阐述放在了书籍开篇。

神话时代

  关于人类因何而来自古就不缺乏猜测与探索,像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女娲造人传说,又或是《圣经》中的上帝七天创造世界,各民族中都广泛流传着属于自己的创世说。然而相较于对未知的探索,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随着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的阶级分化,更多的被改良成了固化阶级构成的思想枷锁,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印度教的梵天创世:

  原人布鲁舍有千首,有千眼,有千足;他从各方包围了地,还超出了十指。唯有布鲁舍是这一切,过去的和未来的;而且还是主宰不死者,和超越借食物生长者。他的伟大是这样,布鲁舍比这更强;他的四分之一是一切存在物,他的四分之三是“不死”在天上,布鲁舍的四分之三向上升了;他的四分之一在这里又出现了;由此他向四方扩散,向着进食者和不进食者。由此生出毗罗陀,在毗罗陀之上有布鲁舍;他生出来就超越了地的后方和前方。当天神们举行祭祀时,以布鲁舍为祭品;春是它的酥油,夏是柴薪,秋是祭品。他们在草垫上行祭祀,灌洒首先降生的布鲁舍;天神们以此行祭祀,萨提耶们,还有仙人们。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聚集了酥油奶酪;造出了那些牲畜,空中的,森林的和村庄的。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产生了梨俱、娑摩;由此产生了曲调;由此产生了夜柔。由此产生了马;还有那些有双行牙齿的;由此产生了母牛;由此产生了山羊、绵羊。当他们分解布鲁舍时,将他分成了多少块?他的嘴是什么?他的两臂?他的两腿?他的两足叫什么?婆罗门是他的嘴;两臂成为罗羯尼耶;他的两腿就是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月亮由心意产生;太阳由两眼产生;由嘴生出因陀罗和阿耆尼;由呼吸产生了风。由脐生出了太空;由头生出了天;地由两足,四方由耳;这样造出了世界。他的围栅有七根,还造了三七柴薪,当天神们将那祭祀举行时,缚住了布鲁舍牲畜。天神们以祭祀献祭祀;这些就是最初的法。那些伟力到了天上,有先前的萨提耶天神们在那里。。
—— 《梨俱吠陀》·第十卷·第九十首

  这种最初由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耕者)、首陀罗(达萨人以及雅利安人与达萨人的混血)所构成的种姓制度直至今天还在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当陈胜、吴广起义时才要喊出那句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美国独立战争才需要通过《独立宣言》声明“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无他——为了打破禁锢住众人思想的阶级链条,释放出基层士兵的最大战力。

航海时代

  随着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切断了欧亚大陆间的陆路交通,西欧国家只能退往海上寻求新的通路,由此促成的地理大发现又反过来刺激了基础科学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催生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在达尔文的时代虽然基础学科已有长足进步,出现了像地质学、古生物学这样的门类,有了生物化石的发掘、并且产生了地质层的概念,但其理论依然立足、服务于神学,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莫过于灾变论:

  灾变论是一个地质学理论,认为地球曾经遭受许多短暂的灾难,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大洪水故事。直至十九世纪早期,仍有学者主张灾变论,例如法国学者乔治·居维叶。瑞士学者余赫泽曾根据发掘到的“婴儿化石”,认为这是被大洪水所毁灭的上一代人类的证明,但实际上那只是古代蝾螈的化石。
—— 维基百科

  为了维护神学的权威,灾变论支持者认为,之所以相同物种(如人类)在不同时期出土的化石有所差异,是因为每次上帝灭世之后又重新创造物种所出现的记忆偏差,所以物种的演变完全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创世-灭世的不断轮回)。而这一切的基石在达尔文踏上小猎犬号那一刻起出现了裂痕,在传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经过对其独特物种的观察研究,达尔文提出由“自然”而不是“上帝”主导了物种的演化,并且这种演化是连续的,其诱因并非出于谁的意志,而完全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合集。

人类进化示意图
  得益于此,我们才能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见到上方的人类进化示意图,而不是忙碌于造人的女娲或是上帝。

分子时代

  历史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对那些分明已经发生定格的过去式,总能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一次次冲击、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
—— 笔者

世界古人类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各地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北京人、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

  仿佛一切都在印证着数世纪前提出的物种演化论,人类正是一步一步的由猿猴逐渐站起,成为今天的你我。这一刻在人们的心目中,达尔文的地位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一般,权威而不可动摇,所以让我们在人类起源的话题上先打个岔,回忆一下同样是中学课本上所学到的生物学。

DNA
  通过中学生物课本知识我们知道,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包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的DNA又由碱基对组成,而碱基只有4种单元: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胸腺嘧啶(T),并且两两配对,因此每当需要复制细胞时打开的双螺旋链条通过一边就可以复制得到另一边。

23对染色体
  在人体的日常中,22对染色体的工作就是复制、复制、再复制,而只有第23对比较清闲,其唯一的使命是决定人类的性别,当XX配对时为女性,XY配对时则为男性。可以看到,女性因不具备Y染色体,一个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完全继承于其父亲,所以也就不存在其他22对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父母各继承一半的干扰,可以用于追踪一个人的父系信息;与之对应,人类的线粒体DNA(mtDNA)只能从母亲继承,所以母系族谱树的绘制依赖于线粒体的追踪。

  而DNA也好、mtDNA也好,在由祖辈遗传给下一代的时候都可能出现复制错误,也就是常说的基因突变(虽然概率很低、很低、很低,却是保证生物进化的关键)。对此安东尼·爱德华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假设有一个部落携带着一根杆子,杆子上排列着100个圆盘,圆盘有的是黑的,有的是白的。每一年都随机地会有一个圆盘变成另一种颜色。当部落分裂成两个群体,每一个群体带走一份按当时顺序排列着黑白圆盘的杆子的复制品。下一年他们各自随机选择一个盘子改变颜色。再下一年他们又改变一个,再下一年再一个,如此以往,保持每年随机改变一个的传统。因为他们做的改变完全是随机的,随着年岁的流逝,两根杆子上盘子的黑白排列越来越不同。接下来你如果看一下两个部落带的杆子,凭一定的感觉,你可以依据他们彼此黑白圆盘的序列差异来估计他们是多久前分开的。
—— 《新科学家》·1965年

  将这种估算应用到Y染色体上(mtDNA也相似),就是目前分子人类学所提出的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概念。 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分布图

  根据全球范围内男性的基因抽样测序,得到了这样一张世界不同区域人类基因分布图及人类谱系树。通过A-R十八个字母表示18个时期因基因突变而分化的人类分支,最终推导出当前所有人类虽皮肤有黑有白、鼻子有直有弯,但都同属于一个种族,并且来自于非洲20万年前的同一个祖先——Y染色体亚当。

人类迁徙
  由此而提出了“非洲起源论”,即15万年前人类的直接祖先“智人”(已与现代人类在生理上没有任何区别)诞生于非洲东部,其中一小群人在7万年前因各种原因沿着非洲东部的海岸线开始北上迁徙,经阿拉伯半岛东海岸线进入亚洲,然后一部分人由北经西伯利亚、白令海峡扩散到北美洲、南美洲,另一部分人则向南经过印度、穿越马来西亚群岛、最终来到了澳洲,并扩散至太平洋的群岛上。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类是在7万年前才走出非洲,那要如何解释各地所发现的更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12万年前欧洲、北京猿人23万年前亚洲)呢?结论就是毫无关系,不管是屠杀也好、自然灭绝也罢,根据基因学的研究现代人类跟这些古老的直立人种并无生理上的继承关心,哪怕是两个人种有过混合的基因线索也没有发现,所以各地区不管基于民族情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所坚持的人种本地演化学说也就被击破了。

  现在世界上所有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种族,并在非洲大地上完成了演化后开始扩散至全球,而那些更为古老被认为是我们祖先的直立人种则在我们真正的祖先“智人”到达前后相继灭绝。

相关资料

书籍

《夏娃的七个女儿——追踪人类遗传先祖的科学故事》:以mtDNA的角度,人类祖先追踪的原理和其中的故事。
《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以基因的角度告诉你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得出人类的非洲起源论。

纪录片

《BBC:奇妙的人类旅程》:可以认为是以上书籍的视频易懂版本。

网站

23andMe[www.23andme.com]:由其名字可以得知,这是一个有关23条染色体的网站,其实是一个面向普通人提供基因测序、解读服务的网站。
WEGENE[www.wegene.com]:类似于FaceBook与校内网,23andMe的国内汉化版,999-9999¥的价格对部分人群来说也算是普及价了。

游戏

《赛伯利亚之谜》三部曲:基于氛围推荐,讲述的是一个报社女记者在西伯利亚追寻猛犸及现存古人类的故事,充满了机械朋克的味道。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